初三演讲稿:做一个谦恭有礼的人_1000字
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;
大家好!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《做一个有礼貌、有礼貌的人》。
在我们县城,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:做有礼貌的文明人。 古人云:“不学礼,无以立身”。 文明礼仪是自律、尊重他人的规范。 它是行为和做事的指南。 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。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,已成为展示文明的重要窗口。 一所学校的学生素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,也成为人们评价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依据。 “质”这个具体词的意思是有礼貌、文明。
然而,我们校园中仍然存在不少破坏文明礼仪的现象。 教室垃圾桶周围经常散落垃圾,墙壁上经常出现涂鸦痕迹,绿化带上的杂物依稀可见,教室外走廊的消防设备经常被损坏。 课堂上不时会听到粗鲁、粗俗的语言; 用餐时用过的餐具散落在食堂的桌子上。 当你在自习课上,没有和别人讨论的时候,你有没有想过其他同学需要安静的思考? 当你对同学热情微笑却冷冷转身离开时,你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吗?
作为学生,文明是我们应该弘扬的校风。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文明礼仪意识。 我们要牢记文明礼仪四个字,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 其次,要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并落到实处。 一方面,我们要注重细节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。 只需一个弯腰动作,就能清除座位旁边的纸屑; 只需轻轻侧身,就能在看似拥挤的人群中清出一条进出通道; 只要保持安静的阅读态度,就可以保持图书馆的秩序。 拿走用过的餐具,可以为同学腾出空间干净的桌面。 作为七中人,我们应该恪守朱熹家训,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我们应该谦虚待人,弘扬礼仪。 在校园里,我们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,见到同学也不忘打招呼。 多一份微笑,多一份感谢,就能无形中给别人增添温暖和力量。 “不要抱怨别人不尊重你。先问问自己是否尊重别人。” 只有以理解、宽容的心对待他人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,从而形成人人互相尊重、互相关心的校园礼仪。
歌德说:“一个人的礼貌是照出他肖像的镜子”; 我想说:“一个学生的行为品质,是学校文明礼仪的风向标。” 古代朱熹的行为是我们的榜样。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他所提倡的《朱熹家训》。 国庆期间,我和家人一起游览朱熹公园,祭奠朱熹,弘扬朱熹精神,代代传承谦让礼仪。
同学们,我们应该明白“不积小流,不成江海”的道理。 七中的环境需要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来支撑。 让我们携起手来,共建文明校园,做有礼貌、有礼貌的人。
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