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读书笔记:读《长征》有感_1500字
用了十多天的时间,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《长征》。 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性。 这是红军七十年长征以来第一部以纪实方式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。 王树增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,并进行了现场采访。 许多老红军战士、许多重大事件和信息在书中都是首次披露; 作者在书中弘扬了长征所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不朽的信仰力量; 此外,作者还讲述了许多关于这一伟大壮举的故事和感人的小事,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密地接触长征的历史。
《长征》在众多描写长征的作品中,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,具有鲜明的特色。 可以说,这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。 最值得阅读的书籍之一。
长征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壮丽史诗。 它是一座突破阶级和政治界限的人类精神的纪念碑。 无论属于哪个国家、哪个民族,无论拥有何种意识形态,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都给了人类精神财富,这是迈向理想所必需的不可磨灭的信念。 最重要的是,长征在饥、寒、病、伤、死的威胁下,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,跨越了30多条河流,完成了25000多英里的路程。 还被敌人追击、拦截不下400次。 据说,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不畏艰险、不畏牺牲的行军。 共产党人深知这个道理:自己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。 他们要走没有剥削、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,就必须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,彻底推翻中国人民。 只有修好这三座大山,才能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,才能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。
世界上从来没有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:官兵们穿着同样的军装,头上戴着同样的红心 ,和牺牲自己时的姿势一样。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,无论是政治军事精英,还是文盲红军战士,官兵之所以一致,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伟大事业的战士 。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队伍“杀我一人,后继有人”。 他们激情澎湃,一前一后,视死如归,决心为每一支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洒热血。
因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牺牲,也因为我们在难以承受的牺牲下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,所以一切困难都成为了锻造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坚定的信念、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敢。 这些都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奇迹的精神。
“作为中国人,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有理由了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。如果你了解的话 长征,你会知道生命的不屈和坚韧的内在意义;你会知道,经历苦难和危险后,生活仍然可以拥有幸福和自信;你会知道,世界有多么广阔。 当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,世界将是多么的辉煌。”
红军。 在25000英里的长征途中,我们经历了许多艰辛。 他们不仅要面对雪山和汹涌的河流,与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,而且要做出英勇的牺牲。 但我们红军战士没有屈服,勇敢地面对困难,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使命,成为伟大的壮举,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幕。
红军长征期间,红军硝烟弥漫,危机四伏,随时都有危险。 我军战士运用巧妙的策略、智谋和勇敢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。 《草帽战略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为了保护士兵,贺龙司令灵活运用军事战术。 他命令士兵们放下草帽,继续行军。 烈日如火,敌人不堪忍受,争先恐后地戴上红军战士“赠送”的草帽。 果然,一时间子弹从空中如雨点般落下,敌人被自己的部队打得被打死了。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我们红军战士团结一致,战胜了极其强大的敌人。 《纪念碑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:为了让一名战士保暖,军需处长把自己厚厚的棉衣让给了战士,结果他被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。 难道军需总监没有权利穿那件棉大衣吗? 不,他宁愿牺牲自己,也不让士兵受苦。 这是红色的军人的优秀品质值得赞扬、值得学习。
中小学写作指导、写作材料、优秀作文及有奖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