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幸福_900字
幸福是生活能给我们的最高回报,所以城市对幸福的评价总是引起无数口水。 但我觉得这样的比较和大家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,因为归根结底,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,它蕴含在每个人的心里,因人而异。 因此,在幸福感排行榜上,名列前茅和垫底的差别只是“幸福的大多数”和“幸福的少数”。 而这个“多数”和“少数”对于每一个“个人幸福”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。 我关心的是这个“有趣的结果”:虽然杭州市民感到最幸福,但人们最想搬去的城市却是上海,其次是北京。 ——既然杭州是最幸福的,为什么人们不选择去杭州呢? 人难道不想追求幸福吗? 当然,并不是人们不想追求幸福,而是这种幸福往往不为外人所分享。 最好去上海或者北京。 等待其他地方赚更多钱会更有意义。 换句话说:城市的幸福往往只有本地人才能享受到,而外地人根本无法企及。 对此,笔者感触颇深。 虽然我在杭州生活了快5年了,但我没有杭州户口,所以我不是杭州人。 因此,对于自己在杭州感受不到“最幸福”的生活,我一点也不奇怪:幸福来自于拥有一套闲置的房子。 对于那些在杭州租房、买保障房、领取政府各种补贴的“原住民”来说,杭州留给我的就只有疯狂的房价、百元的挂号费、拥堵的交通和打不到的出租车。 负担不起。 。 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幸福往往是残酷的幸福,因为它必然建立在弱者的比较之上——弱者越弱,强者越幸福。 例如,美国国家经济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无法赶上邻居的生活水平是人们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杭州的“幸福”很大一部分“功劳”应该记录在像我这样的外地人的“生活艰辛”上。 不仅如此,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幸福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它的“剥削”本质——因为只有让弱者变得更弱,强者才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的“快感”。 例如,当地人可以在杭州购买公园年卡,政府甚至将其出售给上海,但居住在杭州的外地人没有资格购买。 当然,杭州并不孤单。 所有大城市都有歧视外来者的政策。事实上,正是这样一种“剥削”,有助于提高当地人的幸福感。 比如,你要缴纳“赞助费”才能入学; 租房需缴纳一次卫生费,办理暂住证需缴纳一次卫生费; 等等。 在我看来,能够分享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,因为它不是建立在享受别人的不幸之上的。 对“共享幸福”的评价比对纯粹幸福的评价要好,因为只有它揭示了人性的健康幸福,而不是人性的悲惨幸福。 只有当城市下定决心增强“共享幸福”时,幸福才会取代赚钱机会成为“最具吸引力”的指标。